专业委员会加持救不了共享单车

?
——本文约843个字,阅读需1分钟
据《北京青年报》报道,中国自行车协会5月7日在上海召开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,宣布成立中国自行车协会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。共享单车专委会的办公地点设在天津市。
对此,有分析认为共享单车有了专业协会的支持,未来发展可以更加规范,进而看好共享单车的进一步前景。
然而北京时间“锐评”(微信ID:Btimelun)认为,有了专业委员会的加持非但救不了共享单车,反而可能造成新的成本增加。
根据相关报道,共享单车专委会具有4项工作宗旨:第一,引导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、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相结合;第二,引导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;第三,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,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;第四,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,共同促进共享单车有序发展。
这四项宗旨,虽然看上去都是大气磅礴,但是却没有解决共享单车企业盈利难题的迹象。新闻发稿
实际上,直到现在为止,共享单车企业都处于烧钱模式,很多甚至是赔本赚吆喝,用一轮资本引入来对冲前一轮资本引入的亏损。表面上看确实红红火火,但是却缺乏持续盈利的逻辑。
而共享单车和此前的网约车不同之处在于,网约车是平台化操作的轻资产模式,车辆的购置、维修、更新成本都由司机负担,随着规模增加理论上可以将成本摊薄至0;而共享单车则是重资产操作,车辆购置、维修、更新成本巨大,且随着规模增加成本也是同比例增加,平台本身的运营成本反倒不是重点。
那么有了专业委员会的加入,确实从规范企业经营、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有所裨益,但是如果从企业经营层面看,短期内实际上是增加了成本、限制了经营的手脚,甚至于可能给经营造成障碍,这显然算不上利好消息。
当然,如果从“讲故事”的层面考虑,似乎专业委员会的加持,可以视为平台得到准官方机构的认可,于是可以继续把故事讲下去,从而引入更多的投资人也未可知。但这终究还是饮鸩止渴,因为投资都是要回报的,一个企业需要的是盈利而不是靠投资。
而如果没有新的盈利模式诞生,这种专业委员会的存在,只是听上去不错,并不能真正拯救共享单车了。